樂壇教父 陪伴香港人成長
顧嘉煇 博士

顧嘉煇博士創作過大量膾炙人口的流行曲,其中有許多是電影、電視劇主題曲和插曲,使它們更加深入人心,其作品陪伴着不少香港人成長,貢獻傑出而影響深遠。



人稱「樂壇教父」的顧嘉煇博士,生於廣州,1948年為逃避戰火隨家人來港定居。

姊姊顧媚為著名歌手。顧嘉煇博士初至香港定居,最初與母親姊弟同住九龍的木屋區,後因顧媚投身歌壇收入漸豐,一家搬至公寓。他白天在化驗室工作,晚上讀夜校,空閒時就向到家中陪顧媚練歌的知名菲律賓琴手 Ray Deval 學彈琴。顧嘉煇博士在十六、七歲,經常到夜總會為姊姊捧場,姊姊男友花顯文時任夜總會琴手,有時花顯文另有事忙未及上台伴奏,就請本身學過彈琴的顧博士頂替,令顧嘉煇博士增加了不少現場表演的經驗,也引發了他對編曲的興趣。

但日久之後發覺,編曲只是將別人的作品演化成其他旋律,得到的滿足感不大,萌生起作曲的念頭。

他首先向一位樂理家學習作曲技巧,又向菲籍琴手學習,深造鋼琴技巧。1961年,初試啼聲,為姊姊顧媚創作《夢》一曲,並把作品參加邵氏的作曲比賽,贏得亞軍,在音樂界嶄露頭角。

獲邵逸夫資助留學美國

不久後,美國的Berklee音樂學校校長訪港,到夜總會欣賞顧嘉煇博士的樂隊表演,覺得顧嘉煇博士甚有潛質,便向顧嘉煇博士說:「你的演奏很出色,我給你一些材料,讓你可以更有發揮吧!」顧嘉煇博士本以為那些材料只是一本書或者樂譜,後來收到的是一份音樂學校錄取書及一筆獎學金,顧嘉煇博士喜出望外,終有機會一圓留學海外的夢想。

他的好友,時任歌手的前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副主席(TVB)方逸華博士, 向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主席邵逸夫先生講述其難處,邵逸夫先生與顧嘉煇博士見面,了解大概情況後就安排旅費及一筆留學海外時家庭開支費用予顧嘉煇博士,讓顧嘉煇博士無後顧之憂,專心研習。

《啼笑姻緣》創電視主題曲先河

1967年無線電視啟播,顧嘉煇博士受邵逸夫及無線之邀為電視節目配樂,當時並未正式加入電視台。至1974年,無線監製王天林先生製作《啼笑姻緣》一劇,希望有一首粵語主題曲,請顧嘉煇博士作曲及代為找適合歌手。恰巧顧嘉煇博士正為歌手仙杜拉錄製英文歌,就與她商討嘗試用粵語演唱主題曲,《啼笑姻緣》「為怕哥你變咗心…… 」優美旋律面世,成為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首粵語電視主題曲,創出先河。

顧嘉煇博士音樂事業從此邁向高峰,並正式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電視)任音樂總監,主管長壽金牌綜藝節目《歡樂今宵》之伴奏樂隊。

「煇黃」組合出品經典流芳

另一方面,顧嘉煇博士最為人熟識的,是他創作了大量經典的電視劇主題曲,他與多位甚有實力的填詞人、歌手、樂隊合作,其中與填詞人黃霑搭檔最多,被人稱為「煇黃」組合。很多家傳戶曉的電視主題曲都是他們雙劍合璧的作品。其中有相當部份作品獲得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電台金曲榜等流行樂壇的榮銜。

有人統計過,連同其他作品如廣告歌曲等等,顧嘉煇博士多年來總共創作了超過1200首歌曲,其能力及努力屢獲認同。

獲得獎項:
1965年 金馬獎最佳歌舞片《萬花迎春》
1966年 亞洲電影節最佳電影歌曲《花團錦簇》之《賣花歌》
       金馬獎電影 《何日君再來》最佳音樂獎
1975年 無綫電視與日本Yamaha Foundation of Music
       合辦之全港作曲比賽冠軍《哈哈笑》
1977年 金馬獎最佳非歌舞片音樂《秋霞》
1981年 香港電台與CASH 合辦十大中文金曲
       「最高榮譽獎」(金針獎前身)
1982年 英國政府頒發M.B.E 勳銜
       香港電台與 CASH 合辦最佳中文流行歌曲獎《忘盡心中情》
1985年 無綫電視「十八年主題金曲大獎」
1987年 香港商業電台「最有貢獻作曲人」大獎
       無綫電視《勁歌金曲》「榮譽大獎」
1990年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樂《秦俑》
1997年 CASH「音樂成就大獎」
1998年 香港特區政府頒「銅紫荊勳章」
2002年 金曲銀禧榮譽大獎
2005年 百事音樂風雲榜終身成就獎
2011年 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音樂博士學位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