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的校訓是「敦仁博物」,「敦仁」是指做人的態度要積極,要學會幫助人家;「博物」則是指做學問不能馬虎,永不能停下求學的步伐。胡鴻烈博士一直堅持學生要學識與道德共同進步,單單只是學問做得好是不夠的。2006年,樹仁學院終於獲得香港政府認可,成為本港首間私立大學,正名樹仁大學,他說,這是對自己和夫人辦學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學生的負責。
在採訪的時候,胡鴻烈還談到了一件陳年往事,在1971年21位學生在維多利亞公園參與為了釣魚島主權問題的遊行,結果不幸被捕,胡鴻烈為他們做出了非常精彩的抗辯,上庭35天,胡鴻烈分文不取,最終21人無罪釋放。而當時負責的對方檢控律師在時隔30多年後的今天,寫信來表示自己的敬佩之情,且還清楚的記得當時胡鴻烈與他對抗的話語。
初見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博士,很難想像出他是89歲高齡的老人,他面色紅潤,雙目炯炯有神,走起路來步伐穩健,不像常人想像中的高齡老人。作為本港第一間私人辦學的樹仁大學的創始人之一,胡鴻烈的一生可謂不遺餘力的奉獻自己。
1920年,胡鴻烈在中國紹興出生,民國時期是外交官考試的狀元。提到胡鴻烈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夫人鍾期榮,1944年參加重慶全國高等文官考試,獲得司法組第一名的成績。在這樣的機緣下,兩人相識相愛,成就了當時外交官考試狀元配中國第一位女法官的一段佳話。1945年,胡鴻烈攜手鍾期榮漂洋過海,到海外開展其外交官生涯,其後於法國巴黎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在英國考取了大律師資格。
1955年兩人返回香港,並定居於此。胡鴻烈在香港展開了他的大律師工作,當時整個香港只有10名大律師。說到這裏,還有段花絮,當時胡鴻烈可以做賺更多錢的事務律師,但做事務律師要轉入英籍,他堅持保留中國籍,就只能當大律師。大律師打官司需要通過事務律師,且律師收入亦會較少,但胡鴻烈一點也不後悔,至今他仍自豪的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要做出自己的貢獻。直到如今,胡鴻烈打過約4,000多宗各類案件,還為有需要幫助的人打了無數次免費官司。
在採訪的時候,胡鴻烈還談到了一件陳年往事,在1971年21位學生在維多利亞公園參與為了釣魚島主權問題的遊行,結果不幸被捕,胡鴻烈為他們做出了非常精彩的抗辯,上庭35天,胡鴻烈分文不取,最終21人無罪釋放。而當時負責的對方檢控律師在時隔30多年後的今天,寫信來表示自己的敬佩之情,且還清楚的記得當時胡鴻烈與他對抗的話語。
1965年,胡鴻烈成為了香港市政局的民選議員,那時候共有26個議員席位,民選議員佔了10席。而在這次競選過程中,胡鴻烈提出的重要綱領之一,就是大力提倡中文成為官方語言。就在他擔任議員的第一年,胡鴻烈在會上就對此提出了質詢,議員中多數是中國人,為何不用中文表述意見,直至1970年,他的有關提議終於獲得通過,這也為中文在香港社會的推行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後胡鴻烈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香港的小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公平對待,他認為小販有益於街道過客、鄰近居民,而小販自身卻遭到不公道待遇,輕者受罰,重則判刑。在經濟困難時期,在胡鴻烈的爭取下,旺角通菜街變成小販認可區,這樣協助了低下層老百姓共度時艱。
而胡鴻烈的的夫人鍾期榮也是十分傑出的人士,從歐洲回到香港後,鍾期榮先後在聯合、浸會、崇基、崇華等院校任教,她的學識讓她在整個香港教育界名聲鵲起。1971年,鍾期榮辭去教職,熱愛教育、喜愛小孩的她想開一所幼稚園繼續自己的夢想。胡鴻烈卻支持夫人開辦一所私人大學,造福於本港的年輕人。經過反覆考慮和討論,最終夫婦兩人決定在半百之年,破天荒的成立香港第一所私人大學,以實現眾多年輕人求學的理想。
胡鴻烈回憶當時辦學的初衷,是認為自己和夫人在海外求學多年,一直希望可以中西結合將中國五千年文化發揚光大,更希望年輕一輩能傳承文化的精髓。在當時本港只有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有志青年升學率較小的情況下,胡鴻烈夫婦辦學不為牟利,只為樹人,希望更多的學生可以繼續求學的道路。在這種偉大抱負的支撐下,夫婦兩人在隨後的30多年中,克服重重困難,讓樹仁大學揚名海外。
「樹仁」的校訓是「敦仁博物」,「敦仁」是指做人的態度要積極,要學會幫助人家;「博物」則是指做學問不能馬虎,永不能停下求學的步伐。胡鴻烈一直堅持學生要學識與道德共同進步,單單只是學問做得好是不夠的。
辦學第一件事就是選址建樓,胡鴻烈把70萬元積蓄買下的跑馬地成和道三層高的小洋房做課室,1971年7月,「樹仁學院」的牌子在成和道81號正式亮相,胡鴻烈擔任校監,夫人鍾期榮任校長。不過事實擺在眼前,他們實現夢想的道路並不平坦,更可謂佈滿荊棘。樹仁從一開始就堅持四年制教學,為了能更好的與內地教育接軌,也為了讓學生在學校學到更多的知識,但這與當時英國政府倡導的三年制有所衝突,因此樹仁從未得到政府的一分錢補貼。胡鴻烈至今仍自豪的說,樹仁沒有用政府的錢,所以我們能始終做到堅持自己的辦學理念。
1978年政府批出寶馬山斜坡正式建校,由於地形問題只能興建幾層的校舍,但胡鴻烈卻堅持打176條氣樁,最終建成12層大樓,胡鴻烈夫婦幾乎把家產全部投入了樹仁的建設。
1995年興建20層高的圖書館大樓時,胡鴻烈夫婦又毫不猶豫的將積蓄傾注入樹仁,似乎樹仁是兩人的愛情結晶,也是兩人最心愛的孩子,為了樹仁的茁壯成長,夫婦兩人付出了許多,包括2005年建成的30層高的康樂宿舍大樓。2006年,樹仁學院終於獲得香港政府的認可,成為本港首間私立大學,正名樹仁大學,這是胡鴻烈那麼多年來最開心的時刻。
如今回憶到這開心的一天,老人臉上仍難以掩飾幸福的笑容。胡鴻烈說,這不但是對自己和夫人辦學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學生的負責,樹仁的學生終於可以與其他大學的學生享受同樣的待遇。
談到樹仁大學的未來發展時,老人思路清晰地說,希望2015年之前可以建成研究院綜合大樓,雖然現在學校也有研究生,但各方面資源並未能如老人心願般完善,所以胡鴻烈希望可以新建研究院大樓,並成立單獨的研究院。
採訪接近尾聲的時候,胡鴻烈不無遺憾地表示,夫人鍾期榮由於中風而不能與自己一起接受採訪,但他強調自己心目中永遠敬佩自己的夫人。至於樹仁的未來,他很放心交給自己的兒子去打理,現在只是盡自己的餘力來協助兒子、繼續發展樹仁大學。在他的眼裏,筆者可以看出無限的希望。
• 任六、七、八、九屆政協委員及八、九屆常委
• 香港特區政府大紫荊勛賢
• 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及校監
• 市政局民選議員及副主席
• 立法局議員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
• 英國大律師
• 香港大律師
• 2009年獲香港大律師公會頒授終身會員榮譽
•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委員
•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顧問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 世界華商基金會名譽會長
• 榮獲第十屆世界傑出華人獎
• 美國天學家楊光宇將其所發現兩行星命名「胡鴻烈星」及「鍾期榮星」